发新话题
打印

[实用信息] 免疫针危害健康

免疫针危害健康

由于SARS、禽流感等大规模疫症接二连三陆续杀到,打免疫针的问题再次受到普世关注,生产免疫针的药厂与利用它来获取政治本钱的政界医学界势力喜出望外,搞到举世沸腾、人心徨徨,早已满目疮痍鬼哭神号的人间又再添浩劫。
《》这本书于1998年出版(注1),本来已经卖光,自从SARS事件之后本地绿色医疗阵营再三催促重印。目前尚未有另一本谈免疫针遗祸的中文书出版,希望本书的资料对于中国社会可以出一分力,推动医疗保健绿化。


在1970年代中期,阿祥忽然接触到批判西方主流医疗(所谓“西医”)的文献,恍然大悟,开始思考、撰写反思医疗保健问题的文字。(注2)
由1990年代早期开始,因缘际会,认识了各种绿的医疗保健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更进一步明白到当前灰色医疗霸权如何可怕,矢志站在文明转化推动的岗位上,奋力作战。
到了2004年,阿祥知道时机成熟(或者其实是人间危机急转直下发展,急不及待,义不容辞),本地社会来到历史大转弯的关口,于是悄然告别学术生涯,“下海”全情投入推动文明绿化的工作,动手创办“绿色生活教育基金”,配合早已运作多时的绿田园、香港素食学会、香港宗教和平网络,全方位改变此时此地大众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方式,倡导回归自然,过顺天应人的日子。(注3)
反免疫针抗争,跟提倡素食、提倡有机耕种、反对基因改造工程、提倡母乳、提倡单车代步、反吸烟、反歧视、反全球化等一样,是同一个文明绿化的不同战线,是人类集体绝殁之前最后的生死存亡挣扎的努力。(注4)
所谓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全球着眼,本地入手”),我们每个人吃什么、买什么,一举一动都同时决定了自己、子孙、众生、地球的命运。打针不打针,亦当作如是观:既是个人安危祸福的选择,更是为集体未来吉凶投神圣一票。(注5)


由本书初版至今7年,世纪转变了,全球的文明及本地的文化大概有了几方面的新发展:
  • 由于跨国集团势力增强、美国变成了唯一超级大国霸权独大、互联网等通讯科技发展普及等原因,地球及人类社会变得更不安稳、更凶险、个别社区及个人变得更受奴役更无助,免疫针威胁众生正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你不理它、它不放过你。
  • 自从1997年回归之后,中医地位在香港上升,此消彼长,西医的霸权气焰稍为收敛,加上不断爆发的医疗丑闻,包括SARS期间本地西医的表现,令大众对西医的信心动摇,开始明白到其局限。
  • 亦由于西医的缺失与无能逐渐暴露,同时其他医疗方式的优点为大众所知(原因包括互联网等通讯科技普及资讯减少垄断、大量移民回流他们比较明白真相、本地人正式接受了绿色医疗工作培训(例如自然疗法、同类疗法、脊骨神经科、香氛疗法等)投入服务而凭绩赢取了医疗消费者认同。
  • 各地科技结果陆续证实了各种绿色医疗工作的成效。所以总的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吧。
回到打免疫针这一回事,自从阿祥在1990年代中期发表有关的资讯,越来越多本地人醒觉,特别是开明又有心的父母,纷纷用各种办法连络求助,想知道怎样可以避免子女打针,不打针如何“保证安全”。限于个人的学识、能力、时间,又限于各绿色团体的资源,更由于本地专业医疗工作者绝少站出来表态或提供谘询服务,许多市民徨恐又无奈。
相信这种惨况只是一个社区过渡期间的阵痛,正如目前各地种种不幸(例如有机产品相对那么昂贵、喂母乳“不方便”、想子女不做填鸭却别无选择、患了癌症不开刀就“等死”),往往都不过是整个文明回归自然的过程中一个阶段的资源错配、配套未足导致的痛苦困难。如果人类有未来的话,一定是绿色的,诸如此类的灾情总不会继续下去。(注6)
我们可以乐观,一定要乐观。悲观沮丧,是没有人负担得起的奢侈。

周兆祥 2005.12

TOP

不知所雲~~也沒有說出免疫針到底怎麼個危害健康法
------------------------------------------------
I am always willing to offer help but please Google your question before asking.

TOP

疫苗理論有幾科學?

評論周兆祥著的《免疫針危害健康》
此處就周兆祥著的《免疫針危害健康》進行評論及分析,並假設書中所列的證據及來自網上且被引用或參考的數據(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維基百科中的疫苗[Vaccine]、疫苗接種[Vaccination]、Vaccine controversy、Vaccine court)源頭可靠,大體可信,沒有「創意」的成份。
這篇文章亦可視為對各種支持及反對疫苗注射邉拥木C合評論,並以科學及邏輯方法進行分析當中的真確與謬誤。
有關書中所列的反疫苗證據請參考這4篇文章(一、二、三、四),若看不清那些文章裡的圖片可按圖放大。

由於篇幅很長的關係,文章觀點會分成多個篇,逐章貼出,如有意見還望各位多多指教:

一:疫苗的防病作用及效力是值得懷疑的

想知道疫苗有沒有效有兩個方法,一是直接檢查受注射者是否出現相應的抗體,二是看看有關傳染病的發病死亡統計數據,研究在注射前後發病死亡數目的變化。前者則是從理論的層面上檢查(預測)疫苗的成效,但很多時不能作準,因為即使在沒有注射的情況下,也不是個個會感染而發病,而且不發病的人數是有相當的比例(這點下面會說明),抗體的有無並不能證明甚麼,所以要從前者分清疫苗的有效性是比較困難及不準確的,所以使用實際傳染病的發病及死亡統計數據,比較注射前後的數字變化才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書中所舉出了一些統計數據(圖1、圖2、圖3、圖4),列出英美兩國的痲疹、肺結核、百日咳、腥紅熱、白喉等傳染病的死亡數字比例在疫苗注射邉娱_始之前早已大幅下降,而在邉娱_始後,死亡數字比例也沒有更大幅度的下降,顯示多種傳染病死亡數字的大幅下降是有其他原因如
營養衛生及醫藥的改善,卻不能證明疫苗注射邉訉Υ粟厔萦腥魏侮P鍵性的影響。
而自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有關反駁的數據則列出德國痲疹、小兒痲痺及痲疹三種疾病在注射疫苗前及注射後的圖表統計資料(不知為何沒有提供其他傳染病疫苗方面的對照資料),列出自疫苗注射邉油菩嗅幔?鲜鋈?N傳染病的感染發病數字都有相當程度的下降,似乎證明疫苗注射邉又辽倌苡行ьA防上述傳染病,可是與書中的統計圖表數字對比後,卻發覺這些數據有嚴重不足, 儘管上述兩組是不同國家及傳染病的數據,而且一個是死亡數字,另一個是病發數字,統計單位也不是完全相同,但仍可以通過對照把問題映出來(有人因傳染病而死亡必因有人感染傳染病,少/多些人因傳染病而死亡必因少/多些人感染傳染病)。
來自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有關痲疹、德國痲疹及小兒痲痺(由上到下)的統計圖表。
書中的圖表統計數據開始統計年份是由最早1850至最遲1900年,那些來自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開始統計的年份最早卻是1950年,而50-100年前的卻沒有顯示,這種缺失可能會誤導人們對報告的結論,以書中英國肺結核死亡率統計圖表為 例,如果把由1855至1954年所顯示的資料刪除,只保留1955年之後的數據,就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是在疫苗使用後做成傳染病死亡率下降,其實這在疫苗注射邉娱_始之前早已大幅下降。
儘管來自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顯示痲疹的病發數字在疫苗注射邉娱_始幾年後有相當大的下降,但還是無法證明疫苗發生了作用,因為就正如上面所說,缺少了1950年代以前這些必要的數據是無法做出正確的結論,而痲疹病發數字的大幅下跌是在注射邉舆^了一年之後才出現, 人們無法從數據中分清是其他原因的「餘威」所導至還是疫苗真的生效(我們無法否定其他因素如營養衛生及醫療同時在美國進步及普及的可能性),至於說某些疾病會像 梅毒、淋病、愛滋病等是沒法製作出疫苗的(痲疹卻幸呤强裳u作的一個)或像書中所說全都因疫苗的關係而變成另一種傳染病而出現的假象的說法則無法用現有的資料去分析。
既然已有在1950年代前數種傳染病的病發及死亡統計的紀錄,並且對結論有關鍵性的作用,那麼由美國政府提供的每一個傳染病的統計圖表卻為何棄而不用(大家可到該網站自己查查)?用了不是更完整,更有說服力嗎?不禁讓人懷疑那份報告的製作人或組織為了某些目的(金錢利益/官商勾結/政治責任?)而隱瞞並誤導公眾,不過這種推測並未有充分證據證明。然而就以上資料若說疫苗是最有效預防上述傳染病便很明顯是犯上邏輯上不相干(若疫苗完全無效)或不充分中的片面証據(若疫苗還有點效)的謬誤。
上面的資料同時也說明在沒有預防疫苗注射邉拥那闆r下,染上上述傳染病的機率其實是很低,以注射邉又?耙荒?FONT lang=zh-TW>來計算,德國痲疹的感染率約為10萬分之25 (0.025%),小兒痲痺的感染率約為10萬分之10(0.01%),痲疹的感染率約為0.17-0.2%(以當時美國80年代的人口約為2億2百7千萬來計算),可以說99%以上的美國人在注射邉又?岸疾粫?FONT lang=zh-TW>感染上面的疾病,也就是說在沒有出現「先讀(敵方手份)抗體」保護的情況下,99%以上的美國人依然可以自然或靠疫苗之外的方法免疫,因此除非出現功效(出現抗體)達99%以上的疫苗,並超過可以自然或靠疫苗之外的方法免疫的人數比率,才可以知道那少於1%的人在,埋論上是否受到保護,否則檢查抗體的預測方法是不會有意義的,可是這種疫苗至少暫時並不存在(子宮頸癌疫苗據稱100%防護,但真確性成疑),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說如果用是否出現抗體來推算疫苗的成效,那就會犯上邏輯上不當預設中乞題的謬誤,大部份人出現抗體後才可以免疫的想法是暫未有科學證據證明的預設。
有些人可能說那99%以上不受感染的人很多並非自然免疫,而是由於沒有機會接觸及感染病源體,一旦接觸,沒有抗體的人很多都會發病,因此抗體檢查還是有效的預測方法,可是他們沒有注要到即使是在注射邉娱_始後,醫學界仍沒有可靠的科學方法及研究資料去分清自然免疫還是沒有接觸,以空氣、飛沫傳播及糞便為例(德國痲疹、痲疹及小兒痲痺的傳染方式),除非人們對大量接受實際者進行24小時的跟蹤,並檢查全部他們所接觸的可疑媒介,包括吸入的空氣及接觸的物件,嚴格分清他們是否有吸入病原體,才可以準確統計自然的免疫率,但這方法所需資源不但太多,而且技術上也會很困難,即使政府想做也無能為力,我們目前只能觀察到的是人們是否有注射以及人們是否有發病,並研究兩者的之間的關係來判斷疫苗的實際效果。
書中提過一些疫苗的病效果在不同的國家地區也有很大的差異,例如百日咳疫苗及卡介苗,不少疫苗的有效的比率很多時都在50%甚至以下,而不同的研究報告上同一種疫苗刺激身體出現抗體機率也有很大差異,達幾10%上落,維基百科中的疫苗接種[Vaccination]亦提過這些類似的例子 ,以上的資料雖然在描述上比較簡略但仍可以作為一些助證及參考。
另一方面人口的年齡結構比例也可能有關鍵的作用,很多傳染病(如百日咳、小兒痲痺)都是年幼患者的比例較多,影響社會人口年齡結構的事件如戰後嬰兒潮(幼兒比例增多)及之後出現的人口老化(幼兒比較減少)可能會影響那些傳染病的發病數字,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除了在醫藥衛生營養水平有顯著的差異外,幼兒人口比例也是一樣(發展中>已發展),目前我所看到與傳染病及人口年齡結構相關的資料只是很少的(見下面統計圖表),未能作出太多分析,只能刺激大家的思考,把這個因素包括入考慮之列。
雖然以上只有部份傳染病及疫苗相關的分析資料,並不能由此證明每一種傳染病都在疫苗大規模注射前已大幅下降,也不能推說其他國家都有同樣的現像,但卻引起了以下的疑問:究竟其他疫苗及國家會否出現同樣的情況,同樣的錯誤會否重複出現?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上面統計圖表還沒有計算的年份)的數據變化又是否會對結論產生關鍵的影響? 就正如我們看到中國生產出售了不少有毒食物的新聞報導時,會懷疑中國是否有更多有毒的食物種類是未經傳媒揭露一樣。若有時間真希望把更多的資料搜集回來,使資料更加完整,結論更準確。
有關疫苗引發副作用的問題則留待下一章再說明
來自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有 關百日咳、破傷風及肺結核(每兩個一組由上到下)的統計圖表,但只有百日咳的例子有可能與上述理論契合,此外肺結核的圖表似乎出現問題,由1975年至 1993年期間每竟出現近10萬分之3萬(30%)的感染率(相若於發病率最高的非洲:28%,可參看維基結核的條目),而使用曲線圖而非棒形圖的方 式則令人很難以精確計算不同組別的發病數字,讓人懷疑這些數字的準確及真實性。

TOP

三:疫苗引致多種嚴重副作用的理論並沒有嚴謹的科學數據支持,但人們對此仍有很大的爭議。
為了方便說明這個的道理,這裡以一個在美國1976年推行注射豬流感疫苗為例,當時專家發現變種至命流感出現,因害怕會變成1918年般在全球的大流行而提議政府為全國約2億的美國人注射此疫苗,當時新哈芬市(New Haven)衛生局預防醫學部的主任漢斯.紐曼(Hans H. Neumann)曾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寫道:
『如果接受流行性感冒預防注射的美國人數目如同預估的的話,在接受注射的兩天內,會有兩千三百人中風,七千人發生心臟病」「為甚麼?因為根據統計學的預估,不管接不接受預防注射,就是會有這麼多人生病。」「如果一個人在中午接受了流行性感冒預防注射,而同一天晚上發生了中風,有誰不會把這兩件事做任何聯想?」在接受流行性感冒預防注射的一個星期內,會有四十五人發生腦炎,超過九千名病人罹患肺炎,九百人死於肺炎。「這些都是在接種疫苗之後發生嗎?是的,但這並不是疫苗引發的後果。」「這些只是少數幾個例子,說明在接種疫苗當天和那個星期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從統計學的角度客觀公正地看待是一回事,而當事情影響到個人時,又是另外一回事。有誰可以譴責把這些事件連結起來的人呢?因此,這些過失罪以及責任歸屬問題,將是可以預期的。」』
(順帶一提,那次流感疫苗注射邉釉谕瞥霾蛔阋荒瓯愀娼K結,原因人們對此注射邉訝幾h極大,為避帶來更大的法律問題及政治危機,在為4千萬人注射後只好作罷,而專家們害所怕像1918年至命的流感卻沒有在美國及全球爆發)
[資料來自源:吉娜.科拉塔(Gina
Kolata)著,黃約翰譯,《流行性感冒---1918全球大流行及致命病毒的發現》,(台北,商周,2002年5月20日),p176-177]
由上述專家所寫的文章我們可以得知為何人們會有疫苗能引發多種嚴重副作用的錯覺,以及為何嚴謹的科學統計數據是這麼重要,疫苗致病論是人們沒有認真理會統計數據而產生的,那些被人認為是由疫苗引起的副作用及疾病很多時都是由其他可能損害人體精神肉體健康的因素所做成,例如食物化學添加劑、各類污染、輻射、電壓、感染、遺傳、社會因素等。
無論如何,要知道疫苗是否會直接導致或只是間接誘導某些具有特殊體質的人發病,甚至加劇那些疾病,除了仔細對病人進行調查及檢查外,就只有在統計數據上下手,看清注射前後疾病發生的數值變化,而且統計年期不可只限於注射前及注射後的1年,因為正如上章提過,疾病發病數字在每年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動,為避把正常的波幅當成是疫苗所產生的作用,或把由未知因素所做成短期、輕微的病例增長當成是長期嚴重的爆發,因此建議注射前的統計年期最好有10年或以上,注射後的統計年期最好有3年甚至以上,把正常的波動及獨立的突發事例也計算在內才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若那些被懷疑的疾病病發數字明顯高於正常波幅,那就可以視疫苗及被懷疑的疾病有因果關係,即使發病人數的比例只佔全國人數的極少數,若不是則不可視兩者具有因果關係,即使發病人數的比例佔全國人數相當大的比例,表示被懷疑的疾病可能是由其他致病因素所做成。如果看到某疾病在疫苗預防注射後出現,在沒有查清楚的情況下便武斷下結論說疫苗是引發某疾病的元兇,便會犯上邏輯上不相干中以先後為因果的謬誤,因為某疾病可能是由其他因素所做成,只不過它剛巧出現在疫苗注射之後。
書中並無提出上述那種嚴謹的科學證據,所以無論引用多少專家的理論或其他證據,以證明某疫苗會引發或令患某疾病的風險增加多少倍,都會因這個嚴重缺憾而變得毫無意義,我們無法從這些充滿缺憾的證據中得知是某疫苗引發某疾病還是有其他因素所做成。
目前我們能確定為由疫苗所產生的副作用的例子只有兩類,一種是過敏,是由於一些體質過敏的人對疫苗裡某些化學物質敏感,出現過敏反應,嚴重可做成至命的過敏性休克,這種問題是來自受注射者,而非疫苗本身,而且醫學上也可以預先透過測試來檢查某人是否對疫苗過敏;另一類則是官方親自承認其產品出了問題,如生產德國痲疹疫苗的廠商自己承認此疫苗會引發關節炎,有些更是長期甚至終身殘廢,而像美國痲疹疫苗般由注射改為口服,並且能從統計數據看出舊式疫苗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歸為此類。
不過這些連生產者及政府都承認為「劣質」的疫苗,到現在還會使用嗎?不怕因為打官司而導至公司或政府聲譽受損,甚至倒閉垮台嗎?需知任何科技產品在生產及發展過程中都有機會出現瑕疵的情況,不能因從前的錯誤而因咽廢食,最重要的是要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以免日後再若人們受害(當然疫苗注射這條路是否方向正確則還有很多地方要針爵)。
至於美國在1988年設立《國家兒童疫苗賠償法》(維基百科Vaccine court有詳細說明)
,以賠償那些因疫苗注射(包含白喉
, 破傷風 , 百日咳 , 麻疹 , 流行性腮腺炎 , 風疹(德國麻疹) , 脊髓灰質炎 , B型肝炎, 水痘 , b型流感嗜血桿菌, 輪狀病毒,和肺炎等)而出現各種嚴重副作用甚至死亡的兒童及家庭,並禁止大部份疫苗生產商生產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又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政府也承認疫苗與上述疾病是有關連?其實這條法律的設立並非建基於客觀的證據上,人們到現在為止都未有嚴謹的科學數據來證明疫苗與上述疾病有關。
根據我在《流行性感冒---1918全球大流行及致命病毒的發現》一書所看到的資料,推測那是政府對其下合作伙伴的保護政策,並且能比較有效平息民怨,是出於政治考慮的決定,1976年美國政府為了要推動注射豬流感疫苗計劃,要求疫苗生產商及保險業界合作,但疫苗生產商及保險業界卻害怕會發生上述因人們主觀情緒因素而做成法律訴訟的問題,不敢有所行動,政府因此承諾會承擔一切法律及賠償責任,才令疫苗生產商及保險業界安心配合,以此估計即使是在1980年代上述情況也有很大機會發生,除了那些被懷疑因疫苗接種而患上自閉症的兒童外,其他的都幾乎有得賠,那些不幸被懷疑因疫苗接種而患上自閉症的兒童家屬到現在還在進行法律訴訟。
結論:
疫苗的防病效果的確很值得懷疑,數據顯示不同疫苗之間的效果差異很大,而且防病的成果可能是由其他營養醫療衛生等因素做成,至於說疫苗引發更多要預防的傳染病則大部份都很難成立,因為這不符各方統計數據,至於疫苗引發其他嚴重副作用及疾病的說法卻是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支持,無法排除其他至病因素。可以說我們無法很確實肯定疫苗是有效的,也不能完全確定疫苗能引起一些嚴重的副作用,因為這些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明。
不過沒有科學證明並非代表不存在,否則便可能犯上邏輯上不足充中訴諸無知的謬誤,我們也難保有一天會出現一些有力資料及科學數據證明這些說法的正確性,目前只能說注射(或不注射)疫苗會對人的人體健康帶來某些健康的風險,就像投資風險一樣,不能準確預測,即使能知道感染傳病的機率,卻不能知道相關疫苗發生副作用的正確機率,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有那些疾病真的是由疫苗注射做成。
另外這裡大部份的數據都是美國的,而且只有部份傳染病的對比資料,其他國家地區及種族可能會因環境、衛生、營養、基因等條件不同而所差異,不同傳染病的感染的比率也不同,需要作更詳細的資料搜集及分析才能作出更好的對比,至於注不注射疫苗則應自己理性決定,評估自己的條件是否合適,始終身體是自己,人家不能代你決定的。
如果有其他方法可以不注射疫苗而防病的話,並且不用承受健康風險的問題就最好不過,我個人認為中醫、自然療法或養生正是屬於此類。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看来我们都得靠TCM来抗H1N1了。LZ不妨提供一些TCM预防和治疗H1N1, SARS和Bird  flu的成功病例和处方,更有说服力一些。

TOP

中医治疗流感的思路和疗效

1. 中医治疗流感(中医叫外感),需要辩证施治,也就是说,要看具体症状而给不同的药方,并不是给一个统一药方那么简单。通过症状,可以了解病毒对机体的侵害程度,给予机体适当调整,让机体迅速反击病毒并驱除之。
2.可以看出,中医主要是对机体本身的调整,而不是直接去杀病毒。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以不变应万变,病毒可以千变万化,机体的反应却有其一定之规。对中医来说,治疗所有的外感,都用一种不变的思维。中医有两部专著指导外感治疗,伤寒论和温病条辩。
3. 疗效,请搜索“纯中药治疗甲流”,可以查到国内北京,广州等成功经验。
4. 我们学校(www.ccaom.com)有一个学生上周被诊断为甲流,校方马上采取行动,凡有流感症状的人,必须马上进行辩证施治治疗,有症状的,不许进入学校。结果,有症状的人都用了中药,2天内,症状全部消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