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银行、证券和保险

银行、证券和保险

题记:前一阵子看到这篇文章,觉得不错,就想转发。近期一直在跑银行,更觉得本文作者分析的比较到位。银行的朋友可以拍砖,恳请不要拍的太厉害,请砖下留命,毕竟文中所述基本属实




银行催命,证券玩命,保险救命



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保险公司和银行都在拼命的筛查客户,保险公司在找有哪些乘客是可以赔偿的,而银行呢,是在找有哪些乘客是欠着钱没还的。人一出事,一个追着给送钱,一个追着讨债,哪个更有人情味可见一斑。接下来为您分析一下金融三大工具的内涵本质:

银行


我们个人把钱存到银行,成为银行的储蓄客户,银行支付我们一定的利息,这就完成了我们个人的投资过程(追求利息)和银行的融资过程(获得资金的使用权)。银行把储蓄客户的存款,借给需要钱的人使用,这就完成了银行的投资过程和贷款者的融资过程,银行收取贷款者的利息获得利润,扣除了支付给储蓄客户的利息后,就获得了银行自己的利润。利息差是银行的一个利润来源,比如目前银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6%,而超过五年的贷款利率是5.94%,利息差超过2个百分点。因为银行的利率长期来看抵御不了通货膨胀,实际存款的利息收入都是负值,换句话说,就是贬值了(购买力降低,使用价值降低)。
如在1980年有10000元,属于很富裕的人,当时的说法叫“万元户”,如果这个人一直把1万元 存在银行吃利息,经过将近30年后到今天,如果按照年利率6%来计算,大概连本带利共 48268元(按照五年一转存计算)。在1980年,在农村盖四间瓦房共花1000 元,也就是说10000元能盖40间瓦房。但到今天,盖四间瓦房大概得4万元。也就是说,我们在银行坚持存款30年,等于把40间房子攒成了 4间。通货膨胀(贬值)的可怕可见一般。
银行短期存钱最安全,长期存钱最危险。把钱存银行追求的应该主要是安全性(不会丢,比家里合适,还有点利息)和流动性(方便取用),而不是收益性(因为利息抵御不了通货膨胀)。所以台湾的一个专家这样描述银行的概念:银行是给那些不会赚钱的人提供存钱的地方(储蓄),让那些会赚钱的人用我们的血汗钱去赚钱(贷款),而且不需要说谢谢。

银行是贷款者的恩人,不是存款者的恩人。
银行对它的贷款客户遵循这样的原则,你有还款能力时拼命想贷给你,如果还不上,就马上催债,拿走抵押物。简单的说,就是要么“锦上添花”,要么“雪上加霜”。比如一个人贷款1000万买个别墅,还到300万突然车祸去世,如果家人还不上欠款,银行就会毫不客气把房子收走,不能因为同情和可怜就免除未还清部分,因为那样,银行就是对它的储蓄客户不负责,早晚都得破产。


股票


股票是上市公司的融资工具,而不是为了让股民致富的发明。
股票的买卖,是股东股权的转让,跟上市公司并不发生直接关系,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也没有直接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影响的是上市公司的市值,而不影响公司的实际资产质量。当然,公司的资产质量会影响股票的价格走势。但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是信息,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质量。
小股民买卖股票,我们称之为炒股,就如同打麻将一样,属于投机赌博行为。四个人打麻将,就是总资本量不变的重新分配行为,如果有三个人都说自己赢了,那么第四个人一定是输了,整个重新分配的过程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炒股票也不会创造价值,也是股民资金的重新分配,只是计算的范围远远大于打麻将的四个人,不那么明显而已。
操作股票的技术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伪专业,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假如你把证券分析师每天讲的话放一起看,你会发现和算命先生的说法差不多。真正影响股票价格是信息,是政策,是庄家的操纵。股票市场没有专家,只有庄家。股市是合法的赌场。股票是零和的游戏。
证券公司一项很大的利润就是股民买进卖出的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这就需要股民频繁进出,只有打短线才会这样。长期持有是对股民有利的行为,短线进出是对证券公司有利的行为,这就有了矛盾。但最后都是趋利避害,证券公司作为组织体,发挥它的优势,利用专家和媒体的力量,不断释放消息(真真假假)调动股民不断运动。即将绝望的时候让你看到希望,看到希望的时候又让你失望。这就是股市波动的理由,因为组织要靠运动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保险


保险公司的赢利,主要有三个渠道,就是管理收益、承保收益和投资收益,主要的是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卖保险的过程是融资,拿到客户的钱以后就要去投资。管理费用的节余会成为保险公司的费差益。
保障费用的节余,即赔付金额比预计的要少,形成保险公司的承保收益,但是根据大数法则,庞大的人群基础死亡率是稳定的,所以赔付也是稳定的,这也不会成为保险公司赢利的主要渠道。但是因为保险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具有了强大的融资能力(续期保费的收入)。拥有大量的可投资资金,这就造就了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地位,成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甚至号称“第二银行”。基于利益的一致性,保险公司最大的愿望就是它的客户:“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因为这样,保险公司运用资金的时间就够长,赢利空间才够大。
保险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伟大行业。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因为购买证券或银行产品而导致家破人亡的人生悲剧——因为,他们只愿“锦上添花”,危难之时又“落井下石”。在保险存在的几百年的历史中,我们从未听过有人因为购买保险而导致家破人亡的人生悲剧——因为,保险总是“雪中送炭”;最差也是“锦上添花”,不管是人寿保险还是健康保险等,总是能在投保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从慈善事业的角度看保险的价值——保险比慈善多一个功能,即在“兼济天下(互助)”的同时,又能“独善其身(自助)”。


注:本文转自网络。对作者表示万分感谢





致力助您达财务保障


请现在与我联络,谈谈如何为自己的将来打造合适的计划,联系方式:


姜淑波   Sophia Jiang


手机号码:250-8840812  办公室电话:250-38514712257


办公室地址:3962Borden Street Victoria BC V8P 3H8










TOP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您的关注

正像文中所讲:“如果不买人寿保险,即使你制定再多、再复杂的财务规划,也属于财务上的裸体。”人寿保险的最大功能是体现在一种防守型的财务规划中,“它不是用来改变生活的,而是防止生活被改变的。”

“买保险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责任,可以说既是老人为子女分担一份忧愁,也是晚辈献给长辈的一片孝心。”


买保险就是买自己的未来、买自己的养老。


请参阅:


http://www.victoriabbs.com/bbs/redirect.php?tid=85315&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www.victoriabbs.com/bbs/r ... o=lastpost#lastpost

TOP

引用:
原帖由 aman 于 2014-7-10 09:45 发表
有医疗保险,车保,就够了,保险公式还是离远点,没用
見仁見智。
每個人各有不同的情況與需求。 樂見您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自己有足夠的財力解決風險,當然不必靠保險公司來擔負潛在的風險。
是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就很難說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