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余民的信仰

余民的信仰

--读《以斯拉记》随感
  《以斯拉记》记述了神子民被掳后的历史及回归犹大地重建圣殿(信仰的复兴),本书从两次建殿线路让我们看到神子民信仰情况,一方面是失落,另一方面是对弥赛亚的盼望。在两者之则所表现的就是信仰的张力,他们建殿的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困难,一方面是物资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环境、周边居民、政治上的压力。最终导致建殿事工的停止。如果我们读《哈该书》也会看到另一种情形,就是犹太人陷落在物质的试探下。他们顾念地上的生活,却失去了对弥赛亚的盼望。
  信仰只是记忆存在的宗教,它已经从实际的生活中被抽空。其实读这一卷你也会感到犹太人已经习惯‘都市生活’,虽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回归耶路撒冷,但是在统计的数据里这些人只是余民,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利末人没有加入到回归的队伍中。或许我们要问为什么,服侍上帝的人不愿意回到服侍的地方,我想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去探索,一方面是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神子民的问题。自身方面是对神失去了信心,这位活在历史中的神却不活在我的历史中。他们在神所赐的地方没有产业,神的子民却看不到他们就是利末人的‘产业’。今天中国教会仍然处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信徒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全职同工的‘产业’,神将他们分别出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赐给他们‘地界’,然而他们应该所得的份就是我们。不少‘利末人’没有回到教会,有不少‘利末人’正准备离开。被掳时期的信仰光景让我感觉中国教会如今的光景是如此的类似,我们是否也正处在教会被掳巴比伦的时期呢?
  以斯拉是这个时期的卓越人物,他研究神的律法,更立志活出神的律法,并且教导百姓明白神的真理。他是一个完全顺服神,依靠神的人,在回归的路上充满着危险,但是他没有寻求人的帮助,单单仰望那位所信靠的神。因此他的回归对处在信仰没落人来说就像是明光照耀,让这些失落信仰的人看清了自己的信仰处境。因此以斯拉看到罪恶后,并不是去责备,而是先来到神面前禁食认罪。就是这种回归神的行动让所有人来到他的面前去完成一件让人觉得‘极端’通婚事件。
  在这件事上让我想起最近碰到的一件事,有些人看到教会牧者问题,往往通过外在的、网络方式告诉许多人,他们好像觉得自己更圣洁、更像旧约的先知。但是他们忘了自己的看见可能就是上帝给你的异象,这种异象需要你去代祷,需要你回归神的行动。因此,看到问题只是最表面的,重要的就是回到神的面前去认罪,去悔改,而这归正必须是看见的人开始。没有回归神的责备都是出于自义的行动,这种行动不能造就教会,相反会破坏主的教会。不能复兴教会,相反会伤害教会。没有恳切的代祷就没有发言权,我想这是以斯拉的特点,也是每位归正人的特点。
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