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地震急速拉近中日民间情感 超乎所有人预料

地震急速拉近中日民间情感 超乎所有人预料

                                                                                                               
环球网    2008-05-20

核心提示:日本救援队员列队向四川地震遇难者遗体默哀的图片久久停留在中国网站的显要位置上,而中国人道出的一句 “日本,谢谢”又让日本人感到有些意外。


5月18日,日本救援队员列队向四川地震遇难者遗体默哀的图片久久停留在中国网站的显要位置上,而中国人道出的一句“日本,谢谢”又让日本人感到有些意外。5月16日,日本救援队成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支参与中国前线救灾的外国救援队,也成了这次灾难的参与者之一。一场灾难突然拉近了两个有着太多纠葛的近邻,也许同情能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这种拉近仍给两国关系带来了新的思路。

随处能找到连着中国的盒子
汶川地震3小时后,消息登陆日本。连日来,对于中国的灾情,日本媒体跟进的速度几乎和中国一样,表现得积极而客观。中国政府的救灾活动,也得到了比较正面的报道。16日,“日本紧急救援队率先到达中国”成为各大媒体头条。日本最大的网络媒体“日本雅虎”随时将救援队在中国的活动和照片,用最快的速度传回日本。《日本新华侨报》发表评论说,这表明中日两国互信、特别是国民感情正在增强。
日本的工薪族有在电车上看报的习惯,看着那些皱眉读报的日本人沉重的面孔,仿佛可以感到一双双焦虑的眼睛从这异域岛国对远处地震灾区的凝视。到饭馆吃饭,老板和店员见到中国人,第一句就是问:“四川如何了?我们都很痛心。”记者这几天与日本朋友交谈的话题也都变成了地震。有人说:“希望日本的救援队能抓紧时间多救出人来。如果能早些去就更好了。”几天以前,还对中国怨言不断,动不动就批评中国“言论不自由”、纠缠“毒饺子”问题的网友这一刻也变成了为中国祈祷,为灾民祈祷。
据《每日新闻》18日报道,日本沼津市的“灾害救援志愿者之会”呼吁人们向地震灾区捐款,他们在宣传单上用中文写着:“唇齿相依,同心抗震”。日本的超市、连锁便利店从16日开始在每个店中设置了四川地震捐款箱,放在收款台旁边,许多顾客在购买物品之后,就把找回的钱放进募捐箱。日本的各个角落,街头巷尾都有一个小小的盒子连着中国。日本电视台也纷纷打出电话号码,拨打一次自动捐款105日元(100日元约合6.67元人民币)。日本各报纸、门户网站也都开设了捐款热线。16日,一位日本议员自发走上东京街头,为中国地震灾区向路人募款。
日本政府13日拨出5亿日元作为紧急援助。日本各界也展开了积极的捐款。截至14日下午,通过中国驻日本使馆捐献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5200万日元。
中国感谢让日本有点意外
最初,日本人同情的表现,应该是出于他们感同身受的惨痛经历。日本是地震多发国,东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都给日本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日本人最能够理解一次8级的大地震,对当地的人民意味着什么。而这最初的同情在得到中国反馈后变成了更坚定的支持。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说,在素以反日情绪高涨著称的一些中国网站上,也出现了对日本救灾队伍的感谢之词 ———“谢谢你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论坛上“感动”、“感谢”的话语通过各种途径传回了日本。在日本雅虎网评中,对于17日《时事通讯》上中方感谢日本救援队的报道,最让日本人认同的网评是“这是比外务省和政治家更好的‘外交’活动”。5月16日,日本《J-CAST新闻》用了“派遣救援队和捐款,中国对日情绪骤然变暖”来形容这个奇妙的变化,很快其他各大媒体也出现了类似的评论。日本记者写道:“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随着日本的救援队首先进入灾区,中国的网络上充满了‘谢谢,日本!’的声音。”意外中还带有一种不明其所以然的困惑。《富士晚刊》16日也评论说,日本救援队作为第一支外国救援队进入灾区,中国的网络上充满了“谢谢日本”的声音,因为地震灾害,中国“反日”的壁垒被打碎了,历史被推动了。17日出版的《每日新闻》甚至帮助中国方面辟谣,用当地日本记者的亲眼所见,称西方某些媒体所谓“中国政府封锁灾区出入”的消息纯属谣言。
日本正在重新认识中国
作为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我们可以预见,又有些惊讶的变化。几十年的对立,沉重的历史问题,东海石油开采等方面现实的矛盾,使双方民间对彼此的态度,笼罩着一层深刻的冷淡和不信任。双方政府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始终保持着小心翼翼的节奏。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双方的接近和彼此间的善意超乎了人们的预料。
说可以预见,是因为这样的友好并非一时一事决定的。在奥运火炬传递和西藏风波中,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中国,日本媒体的反应却相对温和。是日本媒体比欧美媒体更加客观么?不是。这是因为,欧美媒体对中国的攻击,与其说其是针对某件具体事情,不如说是体现了欧美各国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实力增长的紧张和恐慌。而日本已经过了这个阶段。
今天欧美各国的反应,正是小泉政府上台时,日本国民中比较典型的对于中国的态度。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今天日本人对中日关系的深层看法发生了可以看到的变化。中国比十年以前更加强大了,日本却没有如想象的那样真的受到多少“挤压”。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虽然在舆论上与日本有着激烈冲突,但并没发展到而且看来也没有趋势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相反,中国的利益与在华有着巨大市场和外资规模的日本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日本,逐渐成为了日本的“景气杠杆”,并不是中国发展就意味着日本吃亏。所以,对中国威胁的恐慌已经下降,但日本右翼营造的反华氛围未立即消除。以在日本的生活感触,日本民间对中国的疑虑主要存在于两点:一是舆论对中国的妖魔化。多年来,日本右翼媒体在双方矛盾激化的时代,给日本人灌输了这样的中国人形象———没有道德、自我中心、不讲信义、素质低下,使很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消极。二是由于双方长期的对立和怨恨,很多日本人认为不可能获得中国人的谅解和友谊,“中国人天生就会仇恨日本人乃至所有的外国人”。因此,他们对于改善中日关系根本不抱希望。
这次大地震给了日本人一个机会,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事实上,此前一个个小的前奏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个前奏早在去年秋天,日本女足和德国女足在杭州比赛,当时,中国观众给了日本女足大量的嘘声,日本女足却在比赛结束时打出了“感谢CHINA”的横幅,而当这条横幅打开时,全体中国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画面让日本女足和很多日本人都记住了。中国人并不是一味仇外,中国人对于善意,有一种最朴素的投桃报李的精神。
第二个前奏是今年在日本长野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在日华人群起声援。尽管日本媒体随后的报道对中国方面并不够客观,但一个细节应该引起注意———没有一家报道抱怨在长野中国人表现出的道德素质。事实上,那一天尽管上万的中国人到了长野,但当他们离去的时候,长野比他们来之前更加整洁。每一支中国人的队伍都有人携带了垃圾袋,准备在回程中带走乱丢的垃圾。然而,那一天大多数中国人的垃圾袋都是空空如也,因为根本没有人乱丢垃圾。在火炬传递的终点若里公园有一大片葱绿的草坪。中国留学生们相约不上这块草坪,宁可绕路数百米。在火炬传递到达时,为了让后面的日本观众能够看到火炬,等候了几个小时的几百名留学生们一起蹲了下来,放弃了自己看火炬留影的机会。他们蹲着唱国歌的情景,和反华团体动辄发生的暴力行为,不能不让普通日本人产生反思———中国人真的是自己认定的素质低下的人么?
情感走近依靠政治主流
事实上,中国方面对日本救援队的高度评价,也给了日本一个新的思路。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追求所谓“正常国家”的国际氛围,但这种努力一直没有得到周边各国的认可。这使日本人对于参与国际行动有着一种强烈而积极的追求。这也是此次日本到中国的救援队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之一。
日本此前的国际行动,包括派出海上自卫队赴伊拉克,印度洋供油,日本扮演的始终是给其他国家打下手的角色,而到中国救灾则是日本自己独立决定、独立执行的行动,获得的荣誉和赞许也为日本一家独有。这次行动还没有结束,已经让一些日本人开始反思———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道路,哪种方式更起作用,是咬牙切齿地对其他国家发出不满,制造对立来“威压”对方,还是通过这样利人利己的行为“春风化雨”?
谈到此次两国民间感情的拉近,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金嬴女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首先提到,政治主流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她说,福田上台后,虽然支持率在下降,但他毕竟是一国首相,他提倡的对华政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更加创造了良好氛围。此外,日本态度积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参与感。金嬴提到,此次日本媒体对中国地震的报道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很正面,转折点出现在中国允许日本救援队进入。参与永远比谩骂、指责都更有效。中国媒体报道的公开化、与世界的互动,都是很好的经验。再次,灾难无关意识形态的特点也是引发共同情感的原因之一。
金嬴表示,此次“灾难中的携手”不仅拉近了两国感情,也给两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天地。她提出,当今的时代是个风险时代,而这些风险往往是跨国家、跨地区的,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有环境风险、金融风险等等。中日两国以前一直被具体问题牵绊,现在应该从中跳出来积极合作,面对共同的风险。人与人交往靠的是一种心态,国与国之间也应该有“大爱”。此次互动的“方法”很好。首先是媒体大量报道引发了日本的关注,然后日本政府快速行动,中国对此给予友好回应,中国的态度又进一步提升了日本的关注,真正实现了良性互动。
中日之间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可能靠一次联合救援解决。不过,在被问到民间感情的拉近能对两国政治关系有多大作用时,金嬴做了乐观和积极的预测。她表示,中日一直有民间促进上层交流的传统。胡锦涛访日时也一直在强调民间交流,可见民间感情的重要。民间感情是最真实、最广泛、最久远的,也是很难建立的。这次灾难,日本媒体对于抗灾中个人感人举动的报道,使日本民众能感知普通的、一个一个的中国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金嬴表示,任何一个反应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特别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日本对中国的视角在变,现在日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经济衰落,因为中日间联系得太紧密了。人之所以有感情,是因为有联系,中日对于彼此的重要是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无法替代的。现在中日之间发展关系的客观基础已经有了,就看两国日后能否好好把握。

TOP

发新话题